今日财经要闻:世界银行发布今年中国经济报告:复苏依然脆弱
受益于生成式AI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科技股迎来了2009年以来最精彩的一年。今年迄今为止,纳斯达克100指数累计涨幅已经到达了令人瞠目结舌的55%
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2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就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从稳投资来看,今年前11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4个,总投资1.28万亿元,其中审批108个、核准36个,大多分布在在能源、高技术、交通等行业。其中,11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2002亿元,大多分布在在能源、交通等行业。
据介绍,截至11月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基本发行完毕;各地通过全国统一的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490个,总投资规模1.9万亿元。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23年1—10月,合计来看,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474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53969亿元。
日前,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中提到,实现明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
此外,根据公开发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9.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借钱”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关口,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远超过2022年全年发债规模(约7.4万亿元)。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9.1万亿元。
李超表示,同时,用好1万亿元增发国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项目和国债金额,下达第一批项目清单,涉及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近2900个项目。
“总的看,随着经济动能持续恢复、各项政策接续推出、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条件、有能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李超说。
上周末,世界银行发布2023年中12月份中国经济报告。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做出了全方位评价,并且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直接的问题和建议。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活动有所回升,但复苏依然脆弱。在服务需求、弹性制造业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刺激的推动下,2023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加速至5.2%。经济重新开放的初始阶段引发了第一季度经济活动的激增,但增长势头在第二季度迅速减速,然后在第三季度温和复苏。不稳定的增长表现,加上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和仍然疲软的消费者信心,表明复苏仍然脆弱。
受到疫情后被压抑的服务需求的推动,消费是主要增长动力,而商品消费则滞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弹性抵消了房地产投资的下降,投资对经济稳步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由于外部需求疲弱打压出口,净出口收缩,而进口则有所改善。
尽管如此,从大流行中恢复仍然脆弱。经济重新开放的初始阶段引发了第一季度经济活动的激增,但增长势头在第二季度减速至年化2%,然后在第三季度恢复至5.3%。这种不稳定的增长路径表明复苏持续脆弱,反映出短期阻力,包括消费者信心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和出口疲软,但也包括持续的经济失衡等结构性因素。
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实际GDP增长将恢复至5.2%,比6月的预测低0.4个百分点。尽管预计将增长势头短期内企稳,但受消费情绪逐步复苏及政策刺激影响,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以及外需持续不温不火,短期前景黯淡。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提高速度将分别放缓至4.5%和4.3%,这既反映了短期阻力,也反映了增长面临的结构性制约因素日益增多,包括债务水平高、人口老龄化和持续的经济失衡。
报告指出,中期GDP的强劲增长需要的不单单是坚实的制造业投资,还取决于更强劲的消费增长。由于房地产开发商资产负债表的限制和住房需求的长期下降,预计房地产投资将保持低迷,因此,即使制造业投资保持弹性,中国的总体投资率也可能稳定在疫情前的较低水平。虽然投资减少是中国经济必要调整的一部分,但消费增长需要加速,以弥补总需求增长放缓。虽然投资转向制造业带来了资本配置效率的短期改善,但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可能会引起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
结构性改革对于加速实现更高消费的再平衡和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风险至关重要。政策制定者最近发表相关声明后,重新关注实施结构性改革,采取具体措施加强法治、独立执行法规、促进竞争和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有助于确保资源分配给最具生产力的部门和企业。深化金融改革将增强金融中介市场化。提高财政体系累进性、改革户口制度、培育普惠金融等措施将支持居民消费增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