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描述
南宁8月1日讯(记者 钟广莲)通过AI技术提升锅炉燃烧效率,节能减排;创新脱硫技术,以废治废;智能管控,创新电力生产模式......近日,新华社、中新社、广西云等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国家能源集团在南宁、柳州、北海等地的多家电厂,近距离感受火电——这个传统能耗产业,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
在能源电力转型背景下,如何在发展中优化电力系统工作、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履行节能减排承诺,成为各电厂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国能南宁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南宁公司”)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集中供热等,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该公司研究开发出《基于零泄漏真空热管技术的高效低阻烟气预热利用项目》,通过优化热管布置,建立安全可靠的真空热管换热系统。
“基于零泄漏真空热管技术的高效低阻烟气余热利用项目于2023年底投入运行,按照2023年全年发电量测算,预计一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000吨。”该公司运行部主任刘成成说。
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北海公司”)则采用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这是国内技术领先的大容量、高参数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设计供电煤耗262.89克每千瓦时,发电效率达到国内燃煤机组先进水平。
“目前公司一共有两台1000兆瓦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每台机组一小时能发电约100万度。”国能北海公司运行部值长赵卓介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二次循环加热,除了锅炉结构跟其他机组不同,汽轮机的缸数也比大部分机组的多一个超高压缸;通过技术升级,蒸汽温度从传统机组的566摄氏度左右,提高至600多摄氏度,大幅度的提升了发电效率。
在国能北海公司电厂一期项目的智慧电厂管理中心,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工作人能随时了解汽轮机的运行状态。赵卓表示,一期智慧电厂已建成一体化支持平台,实现公司各类数据的标准化接入与数据汇聚,打破数据孤岛,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是广西首个火电行业一体化数据平台。
“我们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将数字化、5G移动通信、物联网、三维等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以及项目管理全过程,实现全厂5G覆盖、塔机监控、AI违章抓拍、AI广播联动等120多项功能。”国能北海公司工程技术部信息主管韩奎表示。2023年12月至今,该管理平台累计抓拍到2000多起违章,并及时完成了整改,有效防范工地安全事故发生。
国能南宁公司则使用锅炉AI大数据燃烧优化系统,进行精准建模,获得综合最优的控制策略,可提升锅炉效率0.3%~0.5%,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火电厂发电中燃烧的煤会产生大量含有硫和硝的废气,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需要采用脱硫脱硝设备来处理这些废气。
巧的是,国能柳州公司所在的鹿寨县林业资源丰富,制浆造纸企业聚集,造纸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苛化白泥为工业固体废弃物,一般只能填埋处理,存在污染土壤、水体等环保安全隐患。
国能柳州公司开展了脱硫系统掺用造纸白泥的试验,证明白泥可替代石灰石脱硫。白泥替代石灰石脱硫,一方面可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白泥废料对环境能够造成的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我们从2018年开始掺用白泥,单这一项,这几年一共为企业节约了260万元的成本。”国能柳州公司运行部主任何玉峰表示。
国能南宁公司于2018年投资建成一套白泥掺混制浆系统,将公司周边造纸企业的固态废料白泥经过系统制备,用于电厂烟气脱硫。烟气脱硫产生的石膏还可以全部外售用于水泥建材行业,真正的完成了以废治废、变废为宝。
截至目前,国能南宁公司已累计消纳周边造纸企业白泥73.58万吨,为公司节约石灰石采购费用、脱硫制浆系统电耗等费用约5500余万元。
据了解,国能北海公司充分的利用沿海优势,深度挖潜设计指标,开展循环水高沉、冷端优化、余热利用等设计优化,降低供电煤耗,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该公司还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实现超低排放,努力打造“燃煤电厂不见煤、全厂无燃油”,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充分的利用沿海的特点,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采用入海三角洲区域才容易实现的海水脱硫技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供电煤耗。”国能北海公司运行部主管刘伟介绍。
同时,各电厂还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深层次地融合,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国能南宁公司则实施“红帆引领 创新动力”品牌创建行动,培育“1+12”党建品牌集群,聚焦中心工作,实施“揭榜挂帅 攻坚登高”重点工程和党支部攻坚竞赛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双融双促、双向提升。“我们将以火电存量为基础,抢抓发展机遇,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深化电、热、水、氢能、储能、冷链等综合能源合作,打造一个‘绿色’电厂。”国能南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