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描述
乳胶寝具行业是橡胶行业的一个微分支,注意:微分支哦。橡胶行业或者有机高分子行业的同学应该秒懂。
乳胶枕和乳胶床垫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或者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类—邓禄普工艺和特拉雷工艺,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两种工艺各自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初代邓禄普工艺和四代邓禄普工艺,在成品的品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和《火影忍者》不同,初代目火影可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生产工艺则是越到后面越好。
万变不离其宗,两种生产工艺都有两个核心环节—发泡和硫化。发泡在前,硫化在后,发泡可以使乳胶原液变得蓬松,专业表达是:拉大内部长链大分子之间的距离。硫化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伴随着物态的变化(由液态到固态,还涉及到一个胶凝的过程,暂不详述),硫化结束以后,制成品在性能上更是会发生质的飞跃,稳定性、支撑性和弹性便在此时此刻被定格。因此,单凭发泡一个环节是无法使乳胶原液完成固化的转变的。必须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硫化用的可不是硫酸,这是一个学术常用语,不特指某个物质。
那目前工厂所采用的两种生产方式有什么主要区别呢?为什么特拉雷工艺的乳胶寝具一般要贵一点呢?
解析:特拉雷工艺优化了发泡环节。传统邓禄普工艺在发泡环节需要借助发泡剂,而特拉雷工艺则实现了通过抽真空达到发泡效果的物理方式。成熟的特拉雷工艺能做到零发泡剂,换句话说,不成熟的特拉雷工艺还需要借助少量的发泡剂。如果有人跟你说,国内没有成熟的特拉雷工艺,他后面的说辞你可忽略不计了。为什么?因为超临界物理发泡技术已在塑料行业大规模应用(塑料和乳胶同属于高分子有机物),而特拉雷的物理发泡技术,其难度略低于超临界物理发泡技术。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目前两种工艺的硫化环节都要使用到硫化剂。但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物理硫化的方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实现突破。能确定的一点是,最先实现突破的,定是特拉雷工艺,不服评论区来辩。
实际情况是:产品的品质和生产地区没有丝毫关系。举一个例子:非洲和南美洲的可可豆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原料产地,为什么星巴克是欧美品牌?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发达还是欠发达,其内部的消费市场肯定是金字塔型,普通大众的平价消费占据主要部分,随之产生的影响便是,供应市场也是金字塔型的分布。国内有小作坊,难道国外就没有吗?而且越是落后的国家,此现状就越严重。如果在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对比,田忌赛马式的比较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如果真的要对比,那就优对优,中对中,低配对低配。
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为何会有人使用诸如这种不恰当的对比等其他方式来贬低国内产品并误导消费者呢?以下内容过于劲爆,请带上耳机独自观赏并学习
这是他们典型套路的一部分(我把这类人称为“汪精卫”式的人物)。物色好一个在国内有一定需求的产品以后,先在国外寻找一个或多个即使在其国内也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品质或许有好的吧)。然后利用国内发达的网络信息渠道大肆猛吹(找各种噱头,包括欧美市场专供等)。接着制造谣言疯狂诋毁国产同种类型的产品(同时能达到蹭流量的目的),最后大幅收割智商税。山寨小作坊倒也没什么,只是可怜了那些被误伤的专心做产品的国内工厂和品牌,以及无辜的消费者。(是不是突然发现了一条通往成功彼岸的野路子?)
再聊一下关于生产模具的问题。模具大致也可分为两类,塑料模具和金属模具,金属模具又可细分为钢制和铝制,特拉雷工艺普遍采用铝制模具,另外两种模具则应用于邓禄普工艺。模具的使用不能作为判断乳胶寝具品质的标准,这个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来的。以铝制模具为例,一方面是因为特拉雷工艺在抽真空时产生的较大压强差对模具的强度有要求(排除塑料模具),另一方面就是铝制品致密氧化膜的属性,不理解的可以参考家里的铝合金制品。
如果说上面的内容比较专业,理解稍微有点困难,那下面的内容就要敲黑板了,有相关需求的请重点观摩。
谣言1:非原料产地生产的乳胶制品,需要添加氨水,最后的制成品对人体不利。前半句是实话,后半句却是对事实的曲解,氨水确实对人体有刺激性,但最后并不会伤害人体,具体原理且听我娓娓道来。
先举一个反例:如果添加氨水会影响产品最终的质量,那么杜蕾斯和杰士邦为什么要在中国内地设厂,还用的是东南亚地区的乳胶原液(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产品包装上的信息)?难道此类产品的执行标准会低于一个普通的日用品?
具体论述:我们先来看看氨的两个物化性质:①:碱性物质;②:在非密封条件下,极易挥发。之所以在长途运输中选择氨作为保鲜剂,是因为乳胶原液的变质是一个酸化的过程,通过调节pH值能够达到保鲜的目的。氨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乳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到酸碱中和的原理(我猜很多只有想到了实验室的滴定操作),所以,即使是在原料产地生产,也会添加氨水。
至于氨的另外一个物化性质—在非密封条件下具有极易挥发性,就是他的封神之作了。碱性物质那么多,为什么偏偏他成了天选之子?易挥发的性质,保障了成品中氨的残留几乎为零(此时要使用到数学上的极限思维)。再结合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原理,最终结果是:添加氨水对制成品的品质没有丝毫影响。
顺便说一句,特拉雷工艺的乳胶枕和床垫,内部开孔结构较大,氨的挥发也更快、更彻底。
为了方便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欧美地区的乳胶寝具产品算是行业标准了,毕竟比咱们提前了好几十年发展这样的产品,要想后来者居上,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欧美地区也没有橡胶林,虽然欧美品牌会在乳胶原料产地设厂(国内的工厂主也在做类似的事),但他们在本国的工厂若需要使用乳胶原液,也要从国外进口。如果是从东南亚地区进口,其航程远大于到中国沿海的距离。
补充一点地理小知识,为什么欧美地区没有橡胶林?橡胶树属于热带植物,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海南和云南也有橡胶林。整个欧洲大多数都是高纬度国家,稍微离赤道比较近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是地中海气候,更不适合橡胶树的生长。至于北美地区,加拿大不用说,最南边几乎和我们的东北在一条纬线上,美国本土的纬度区间和我们差不多,但美国南部沙漠居多(东南部迈阿密除外),唯一有可能存在橡胶林的,还是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岛上的军事基地,还被拿来当做观赏性的植物了。
谣言2:关于味道的曲解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笔者来科普一下味道的来源,和相关避坑技巧。
味道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生产时的部分添加剂和乳胶原液自身的杂质。在有机实验室待过的知友,可能有这样一种经历:一不小心洒了一滴添加剂出来,结果整个实验室都充斥着刺鼻的味道,且维持的时间长,破坏性大。这就是部分添加剂的威力,一般劣质品会用这种添加剂,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使用者会产生“翩翩欲仙”的感觉。但多数真正做产品的工厂或者品牌会寻找替代品,以避免这种刺鼻气味。
乳胶原液的杂质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热带地区的乳胶原液一般好于有亚热带地区呢(前提是相同的树龄)?乳胶原液杂质的含量便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杂志中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变质的味道应该都有接触过吧,不排除个别天生“骨骼惊奇”的人,会很喜欢这个味道。还想再多说一句(感觉自己真是个话痨),判断乳胶原液质量的优劣,还有一个指标:其内部大分子(聚异戊二烯)分子量的分布是不是满足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其分布与钟形曲线越吻合,乳胶原液的质量就越好。选择乳胶寝具的时候,单纯的考虑天然乳胶含量是不够的哦(看到聚异戊二烯就以为是合成的,自己面壁思过去,记住一条:大多数人工可合成的物质,在自然界中都存在天然形式,比如人造钻石)。
如果有人给你说,刺鼻味来自氨水,请转身离开。氨的刺激性气味,一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是不太卫生的厕所,我目前还没遇到过有那种气味的乳胶枕或者乳胶床垫。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有需要的人可以避坑,顺便卖弄一下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事实情况是反过来的,哈哈哈)
专栏持续更新中,各位看官请端好小板凳,且看国内的“汪精卫”们是如果通过无限放大国内行业污点来恐吓消费者,并达到其收割智商税的目的。